在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后,習近平總書記于近日考察黃河入海口,并在濟南主持召開深入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再次聚焦黃河的治理與發展,推進“幸福河”建設共識與部署。無疑,這是對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又一次高位推動,深化促進。
之前印發的“綱要”通知明確要求各地區各部門結合實際認真貫徹落實?!熬V要”明確提出,要“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游帶”,“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把文化旅游產業打造成為支柱產業。強化區域間資源整合和協作,推進全域旅游發展,建設一批展現黃河文化的標志性旅游目的地。”這為沿黃流域文化旅游帶建設明確了目標,指明了方向。
黃河安,則天下安;黃河富,則天下富。這是中國歷史的經驗?!白岦S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黃河文化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要守好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深入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講好黃河故事,延續歷史文脈。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精神,奏響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新樂章。
“綱要”第五章重點突出“推進下游濕地保護和生態治理”,要保護修復黃河三角洲濕地,支持黃河三角洲濕地與重要鳥類棲息地、濕地聯合申遺;建設黃河下游綠色生態走廊,統籌生態保護、自然景觀和城市風貌建設,塑造以綠色為本底的沿黃城市風貌,建設人河城和諧統一的沿黃生態廊道。加大大汶河、東平湖等下游主要河湖生態保護修復力度。
山東作為黃河下游重要省份,自覺承擔起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歷史使命,主動服務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國家戰略大局。山東省全域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創新實踐,為高質量推動山東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和弘揚,打造黃河下游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夯筑了堅實的鋪墊。
山東優勢:
大河奔流歸齊魯
“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卑l源自青藏高原的黃河,從涓涓小溪到積流成河,在中國地理版圖上曲折蜿蜒,流經黃土高原、華北平原、山東平原,最終從山東東營匯入渤海。
如果說在中上游因高山峽谷的束縛,黃河奔騰,激流勇進,一瀉千里,像個莽撞的少年,當她流經下游時,就顯得漫不經心,頗有淡定從容的智者風范,帶著一股靜水流深的氣度,黃河從東明縣入魯,在山東境內流經628公里,占黃河下游的四分之三。
整體來看,從流域特性而言,黃河的上游更多地是生態的,而中下游是文化的;從流經形態而言,黃河中上游是線形流域,而下游,尤其在山東是扇形流域;從輻射影響而言,黃河中上游是“帶狀”的凝聚,而位居下游的山東是“面狀”的擴張。
除現在的主流域流經菏澤、濟寧、泰安、聊城、濟南、德州、濱州、淄博、東營9個地市之外,魯西南的棗莊及微山湖區域,濰坊北部的青州、壽光也在泛黃河流域。
黃河泥沙俱下,不僅把中上游的水源和泥沙帶給下游的山東,還把中上游的智慧結晶、文化氣度沉淀在山東。正因如此,山東成為黃河流域生態及文化資源的富集區,是黃河文明的集大成者!
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在下游平原區形成肥沃的沖積平原,澆灌出適宜人類耕種的沃野良田,采集漁獵的水澤湖林,齊魯大地受惠于此,成為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黃河、孔子、泰山在齊魯大地匯聚,構建起中國文化精神內核“儒家思想”,以“山盟”“河誓”“敬賢”等“大一統”儀式,奠定中國哲學思想、治國智慧、價值理念和道德規范,形成中國文明的精神力量,延續數千年,成就了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古國的殊榮。同時,一條大河也疏通了山東半島內陸地區的出海通道,與濱海港口相連,構建起海陸交融的發展格局。
山東是沿黃地區經濟綜合實力和創新能力最強的省份,GDP總量占全國的1/10。山東沿黃區域擁有4處世界文化遺產,1130處省級以上文物保護單位;擁有國家歷史文化名城6處、中國歷史文化名鎮名村10處、中國傳統村落46處;擁有黃河水利遺產101處,省級以上非物質文化遺產602項。建成A級景區622處、旅游度假區13處,形成5個環城市游憩帶、8個集群化發展縣和一大批集群化發展鄉鎮、連片開發區,為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打下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無疑,對于一條生態、文化河流的發展而言,文旅產業是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先導產業。而旨在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全域旅游”理念及其實踐,將與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高質量發展,構成山東建設“文旅強省”的交響樂。
山東實踐:
全域旅游奏響“黃河經典”
“十三五”時期,山東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高站位,高起點謀劃實施“新舊動能轉換”、鄉村振興的“齊魯樣板”等一系列符合山東特色的發展戰略,將文化和旅游業納入新舊動能轉換十強產業,將鄉村旅游作為鄉村振興的抓手,以特色縣域旅游創新發展為基點,以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為目標,全面推進全域旅游發展理念融入社會經濟發展全局。
截止目前,山東已有8個縣(市、區)被認定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其中,4個在黃河流域(曲阜市、青州市、章丘區、齊河縣);25個市縣區被認定為山東省級全域旅游示范區,其中13個在黃河流域。
各地都“無中生有,有中生優”地邁出了創新步伐,積極開創以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為驅動服務社會經濟發展的新局面。它們不僅推動新舊動能轉化和產業結構調整,為山東省創建“全域旅游示范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作為黃河流域的基本單元和先創先行區,也為黃河文化旅游經濟帶建設發揮出了積極的輻射、帶動、示范和引領作用。
曲阜市,曲阜跳出“老三孔”文保單位空間及保護法規所限,以建設“新三孔”——尼山圣境、孔子博物館、孔子研究院等精品項目為抓手,實現文化場景和體驗空間再造,將文化存量變增量;依托儒家文化、國家級森林公園、特色民俗村等建成中國大陸第三家國際慢城、第一個文化國際慢城。曲阜對“全域旅游”的創新實踐,成為兼顧經濟、文化、社會效應的創新發展典范,也極大地詮釋、提振了黃河文化的核心——儒家文化的精神內涵。
齊河縣依托黃河濕地和荒灘資源,確立建設“黃河國際生態城”為總體目標,選擇“藍綠空間70%以上、建設空間不超30%”的綠色崛起之路,盤活黃河荒灘閑置用地8000多畝作為文旅項目供應土地,建設泉城海洋極地世界、歐樂堡夢幻世界、歐樂堡水上世界、泉城中華飲食文化小鎮一期“中國驛”美食街區、黃河水鄉濕地公園、齊河博物館群等精品項目,總投資800多億元,形成千億級文化旅游集群,實現“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從優到精”的創造性突破。
青州市是“一座活著的古城”,在青州古城保護修復建設項目中,統籌景區功能區規劃與古城街巷肌理、居民日常生活的協調發展,修舊如舊,用社區把老街坊、老居民的集體記憶激活,成功創建為國家5A級景區。以創建國家全域旅游示范區為契機,青州實施“城里城外”同步優化升級,推動產業融合,建設黃花溪小鎮、中晨文化藝術小鎮等一批拉動力強的重點項目,發揮了“極核帶動”效應。
章丘區以文旅共生共融理念,保護開發洛莊漢王陵遺址公園、龍山文化博物館、七星臺齊長城等歷史遺址和朱家峪、三澗溪、三德范等歷史文化名村。聚力打造“山泉河湖城”五大片區,改變原來布局散、規模小的旅游發展局面,實現章丘旅游發展的蝶變。
黃河入??趬ɡ麉^利用得天獨厚的黃河濕地資源優勢,確立“黃河入海,生態墾利”的城市品牌,圍繞在“打造黃河入海文化旅游目的地”走在前列的目標定位,以黃河口生態旅游區為核心,重點實施沿黃、沿海兩條旅游休閑產業聚集帶,推進“旅游+”融合發展,通過“旅游+農業”“旅游+文化”“旅游+體育”等模式,打造具有鮮明特色的休閑度假城市。
山東路徑:
以優質業態轉化黃河資源
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的建設,必須在資源保護、生態優化的前提下,積極探索以新型業態實現資源轉化,以融合業態實現消費增值,是推動黃河文化旅游高質量發展的必由之路。簡言之,即高質量發展“高”在新業態。山東沿黃各縣區市在創建全域旅游示范區的過程中,在業態創新層面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歷下區立足破題老城保護,探索舊居改造、歷史風貌區保護與全域旅游相結合的城市有機更新路徑。對芙蓉街等 5 條老街巷進行提升改造,培育打造非遺游、古城游、文化游、研學游四大類旅游產品;改造泉城路、寬厚里使其成為濟南市旅游消費、發展夜經濟的新高地;百花洲、芙蓉街、恒隆廣場、萬象城等成為網紅打卡地。全面推動“文旅+商貿”發展,建設濟南市最大的城市商業綜合體—華潤萬象城,成為濟南都市圈購物消費、休閑娛樂的新地標。
長清區新建濟西國家濕地公園、大峰山省級森林公園,引進華誼兄弟電影城等新旅游業態,策劃了名勝古跡、生態觀光、紅色記憶、親子研學、休閑度假、美麗鄉村等6條精品旅游線路。推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重點培育“夜經濟”,打造常春藤美食街等特色美食街區,發展了馬套民宿、木魚石民宿等精品特色民宿;高標準建設“三十里玉杏谷”等多條美麗鄉村精品線路,實現了一村一景、一村一品,旅游扶貧富民、助力鄉村振興成效顯著。
作為黃河沿線旅游重鎮,泰山區確立打造“景城一體、深度融合”的全域旅游發展路徑。在業態創新層面,一是加快招商建設高端旅游項目,建成運營泰安方特、萬達·泰山1545文旅街、三里屯文商旅綜合體等特色街區,提升泰城夜生活品質,推動夜經濟發展。二是打造精品鄉村旅游、民宿集群,形成“以泰山景區為龍頭、大項目和4A級景區交相輝映、精品項目和鄉村游繁星閃爍”的全域旅游發展新格局。
“孟子故里”鄒城市,則走出了一條以研學旅游激活文化資源潛能的創新路徑。圍繞“孟子修學游”品牌,鄒城創新“旅游+教育”模式,提升“教子有方”親子游、儒學體驗游、國際修學營等6大類研學產品。圍繞提升“鄒東深呼吸”品牌,重點推進旅游示范村、鄉村旅游驛站及相關設施建設,打造鄉村旅游后備箱工程示范基地。新興業態迅速發展,冰雪娛樂、溫泉度假、中醫康養、全景漂流、空中旅游等項目遍地開花。
泗水縣選擇了以生態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的業態升級之路。建成萬紫千紅和泗水濱兩個4A級旅游景區和泉林國家森林公園、古卞橋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青界湖國家級水利風景區、泗河源國家級濕地公園等共36處公園和綠地,形成了“兩河五水十二湖”的水系景觀;開發金泉商業街、三發美食街、老汽車站廣場等特色街區,構建“主客共享”的城鄉空間。
“孫子故里”惠民縣深入挖掘兵學文化、紅色文化、溫泉文化、古城文化、生態文化等資源,建設孫武古城、魏集古鎮2個核心旅游區,啟動濱惠大道、大濟路、沿黃風情帶3線鄉村旅游發展,著力構建北部孫武古城兵學體驗、南部魏集古鎮黃河風情、東部溫泉康體休閑養生、西部森林公園天然氧吧的全域旅游格局。
“江北水城”高青縣通過把黃河文化的“靜態展示”打造為“活態傳承”,打造以述青藏古、大地黃河情等10家民間博物館為代表的黃河博物館群,建設太公廣場、田橫廣場、漫修堂等文化場所,定期開展文化講座、非遺展演、歷史研學等活動,創新講好黃河故事,實現黃河文化與景區景點的融合發展。建設婚紗婚慶蜜月旅拍基地、會議中心、精品民宿、溫泉酒店等,打造國際旅拍、科技會議、網紅民宿、溫泉康養于一體的黃河流域頂級國際旅游度假區。
淄川區建成1954陶瓷文創園、振華琉璃文創園、南部工業遺址觀光火車、久潤富硒生態園、朱水灣車房基地、齊山研學基地等一批新業態旅游項目;建成峪里民宿、蕓弘山房民宿、上舍民宿等精品民宿20多家,發展山川、中海等文化主題酒店;建成SM、魯中商貿城等一批特色商貿旅游場所,極大地促進了淄川區從資源存量到消費增量的轉變。
地處泛黃河流域地帶的運河重鎮臺兒莊區以臺兒莊古城為龍頭,整合雙龍湖濕地觀鳥園、運河濕地十里荷花廊、祥和莊園、臺兒莊大戰紀念館等六個景區,充分發揮古城溢出效應,有力推動了臺兒莊區旅游行業全區域、全要素、全產業鏈發展。同時,創新文化旅游與農業、康養、會展、體育、研學等跨界融合發展,培育文旅相關產業體系,持續推進一二三產逐步深度融合,向“文旅+, +文旅”產業發展格局邁進。
山東經驗:
新業態是黃河資源的“轉換器”
山東黃河流域全域旅游發展的成果及經驗證明,唯有新業態能夠發揮出“化腐朽為神奇”新動能,實現資源存量向價值增量轉變,推動資源貧瘠區向業態富集區轉變,促進昔日工業經濟“邊緣”向今日創意經濟“中心”轉變,黃河文化旅游帶的高質量發展,有賴于高質量的融合業態興起。
一是生態轉換,打造優質的生態背景。齊河縣秉承“先造環境再造城,先導功能再開發”的發展邏輯,堅守“藍綠空間70%以上、建設空間不超30%”的原則,建設優化15000畝黃河水鄉濕地,投資20億元實施生態城景觀提升工程,綠化總面積3萬多畝,形成滿足交通隔離、游憩展示的特色森林景道,著力打造城景融合、風景如畫的生態長廊;章丘區為實施生態保泉,把保泉與水網水系建設緊密結合,確保泉水常年噴涌,章丘大力開展綠化提升,精雕細琢城區口袋公園、街心綠地,新增城區綠化面積近300萬平方米,完成荒山綠化、退耕還果、農田林網1.8萬畝,城鄉生態環境煥然一新,為社會經濟發展構筑綠色底蘊;淄川區投資15億元,實施“一山兩河”生態治理系列工程,改造提升污水處理廠2處,建設柳泉濕地、張相湖濕地等5處濕地公園、2600畝,治理河道30余里,1.6萬畝近郊開放式森林公園、城市體育公園,打造南北貫穿淄川的孝婦河生態景觀廊道20余里;墾利區投資31.9億元實施139項水氣土污染治理項目,完成造林7.2萬畝,實施了東八路生態環境綜合整治、天寧湖國家濕地公園等項目,黃河口生態旅游區被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建成國家級濕地公園、省級濕地公園各1處、城市濕地公園4處、濕地保護小區20處,黃河濕地生態成為墾利區發展文化旅游產業的資源基礎和生命線。
二是文化轉換,創造優質的文化場景。在全域旅游的實踐過程中,跳出景區化思維,以產品化、場景化創造新文化業態,讓沉睡的文化醒過來,靜態的文化動起來,逐步改變了過去文化資源有說頭沒看頭,有看頭沒玩頭,有玩頭沒留頭的困境。激活文化資源,為山東文旅開創了新的增長極。
曲阜市整理恢復“祭孔大典”,常規化舉辦開城、關城儀式,打造《金聲玉振》《素王傳奇》等演藝項目,塑造“政德、師德、青少年和儒商”四大文化教育培訓基地,研發習儒拜圣、中華文化尋根、中華成人禮等研學旅游產品,組建中國研學旅游推廣聯盟,構建從“三孔”拜孔到尼山“學孔”再到慢城“儒客”的貫穿南北的儒家文化深度旅游大格局;青州市成立青州文化研究院進行文化基因梳理和文化挖掘,建成一批歷史文化名人展館,非遺與旅游融合“十大平臺”,書畫創作基地、交易集市等,將古城景區打造成集非遺文化創意產品、文化傳承、文化消費、文化服務、休閑娛樂為一體的非遺文化交流平臺;泰山區以“泰山吸引人、泰城留住人”為目標,通過建設萬達·泰山1545文旅街、三里屯文商旅綜合體等特色街區,引進“夢泰山”啤酒城、胡桃里音樂餐廳等項目提升泰城夜生活品質,推動夜經濟發展;
與此同時,各地都在積極挖掘文化資源,通過“景區+節慶”“景區+演藝”“景區+博物館”“景區+民宿”“景區+研學”“景區+展會”等實現優化組合,業態創新;積極挖掘“非遺”資源,通過非遺+文創、非遺+演藝、非遺+節慶、非遺+美食、非遺+營銷等手段,讓非遺資源重獲生機,以文創為核心體驗的景區和商業街成為文旅融合的典范。
三是城鄉轉換,經營優質的生活美景。全域旅游著力構建城鄉互融、主客共享的體驗空間,無疑強化了新型城鄉互動關系,老城區和新農村,從幕后走向臺前,從被遺忘的角落走向新的體驗消費中心。
歷下區在舊城改造過程中,發展“文旅+工業遺跡”,濟鋼二廠變身中央商務區文化服務中心,集規劃展示、文創辦公、藝術展覽、商務服務四大功能于一體,成為工業轉型的典范。布局泉城夜宴的核心產品“明湖秀”,對紅尚坊、泰府廣場改造,建成山東國際時尚創意中心,集中打造以“山泉河湖城”為主題的濟南 CBD 文化綜合體,全面推動老濟南古城蝶變成多層次、立體化、沉浸式的國際一流旅游目的地;臺兒莊區明確 “一核、一帶、一環、多點”發展布局,建設“一核”,即臺兒莊古城景區;打造“一帶”,即運河風光帶;培育“一環”,即57公里環城生態走廊;打造 “多點”,即以龍頭項目為核心,通過增加服務設施、服務項目,實現建設景區化、旅游全域化、產業融合化。提升城鄉景觀,建成省級生態鎮4個、生態文明村16個、綠化示范村20個,美麗鄉村示范村17個。成功創建國家級森林城市、國家級園林城市,被納入國家重點生態功能區;淄川區實施美麗鄉村三級聯創、鄉村振興、“五通十有”工程,列入傳統村落保護名錄的村落64個,其中國家級15個、省級49個,數量居全省第一位。通過構建大景區帶動、精品民宿帶動、能人返鄉創業帶動等,采取入股、出租等方式,把閑置破敗的農家院,統一收儲管理,集中打造20多處高端民宿,以點串線、以線帶面,整建制打造鄉村旅游“財富聚寶盆”;高青縣打造以安瀾灣、慢城為中心的鄉村旅游集聚區,充分依靠黃河資源的優勢,將劉春、沙李、前胡、后胡等10余個村莊,按照“一村一品”“一園一業”格局,凸顯獨特水城鄉村風光,形成以“濕地綠心—鄉村聚落—主題農莊—特色民宿”為特色的鄉村旅游集聚區;惠民縣開展鄉村記憶工程,打造各具特色的鄉村旅游點,實施鄉村旅游扶貧富民工程,健全完善“景區帶村、企業帶戶”的旅游扶貧模式,特色旅游商品網上銷售火爆,鄉村旅游、行業扶貧等富民成效顯著。
四是節事轉換,搭建優質的參與場景。節事不僅是消費轉化場,而且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營銷平臺。在山東全域旅游發展的過程中,每個城市都在著力培育自己的節事品牌,其綜合帶動的價值不可小覷,節事也是一種新業態。
曲阜孔子文化節、“祭孔大典”,泗水尼山世界文明論壇,鄒城孟子故里中華母親文化節、祭孟大典儀式,泰山國際登山比賽、泰山國際馬拉松賽、環泰山60公里徒步行,臺兒莊世界老年旅游大會、世界攝影大會、“美麗中國年·尋夢臺兒莊”、賀年會、年博會、古城大廟會,青州翰墨青州·中國書畫年會、“中國(青州)國際文化藝術品博覽會、青州古城過大年,惠民縣中國(惠民)國際孫子文化旅游節、海峽兩岸孫子文化論壇,博山縣中國(博山)琉璃文化藝術節、美食美器文化節、開元溶洞櫻花節等,經過連續舉辦,都已經顯現出品牌帶動效應,有些節事已經成為頗具全國乃至世界知名度的品牌。發揮出集招商引資、文化演藝、成果展示、媒體宣傳、大眾參與等功能于一體的綜合體驗性業態。
五是融業態轉換,構筑“一融俱榮”的發展圖景。借新舊動能轉化、鄉村振興等戰略,成片化、集群化發展鄉村旅游、生態旅游、工業旅游、康養旅游、研學旅游等,以業態融合衍生業態鏈、創造產品鏈、延展產業鏈、鍛造價值鏈,是山東全域旅游實踐的碩果,也是進一步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必然選擇。
泰山區推動“旅游+工業”,打造提升泰山啤酒生肖園、魯普耐特具有地域特色的現代工業旅游項目;“旅游+養老養生”,建設山東高速大成康養、泰山養心谷、諾萊泰山國際大健康醫養產業基地等康養項目;“旅游+研學”,泰山、泰山花樣年華被評為省級研學旅行基地。日益豐富的新業態,推動泰安區從傳統旅游城市向以新型業態為支撐的現代精品旅游目的地跨越發展。青州市將歷史文化、生態文化、民俗文化融入旅游項目,培育書畫、賞石等休閑文化,建設書畫小鎮、花卉小鎮、文博小鎮等文化旅游精品,王府文旅康養小鎮等項目快速推進。將城市文化與夜間經濟深度融合,延長夜間燈光開啟時間,加大特色餐飲、紀念品、酒吧等業態培育力度。120多條古街巷、 800多家業態多樣的店鋪、常態化展演的40多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形成了古城旅游業態的聚集?!敖乖5摰墓枢l”博山區,實施“旅游+”理念,推進“旅游+文化”,建成焦裕祿干部教育學院、陶琉古鎮、 紅葉柿巖理想村、九龍峪山地琉璃公園等項目;推進“旅游+農業”戰略,連年舉辦獼猴桃采摘草莓采摘、蘋果采摘等大型特色農產品采摘推介活動,中郝峪村被評為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點;推進“旅游+體育”戰略,成功引進跑游山東半程馬拉松、國際半程馬拉松、山東省鐵人三項錦標賽等體育旅游賽事項目;推進“旅游+工業”戰略,“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金祥琉璃、“省級旅游商品研發基地”西冶工坊等企業探索走出工旅融合發展的新路子;推進“旅游+康養”,岜山中醫藥健康旅游示范基地建設扎實推進,成為全省新舊動能轉換新樣板;推進“旅游+節慶”,連續舉辦七屆中國(博山)琉璃文化藝術節、十八屆美食美器文化節、開元溶洞櫻花節等節慶活動,形成以琉璃文化、美食文化、鄉村文化等為主題的特色節慶品牌,開創“文旅農工”共筑全域旅游發展大格局。單縣建設白馬美食街、舜師休閑街區等特色餐飲、購物街區,舉辦具有濃郁地方文化特色的旅游演藝活動,舉辦全民運動會、馬拉松等賽事來提升體驗感和參與感;研發單縣羊肉湯、羅漢參、蘆筍、山藥、四君子酒、牡丹口紅等系列旅游購物品和文創產品,培育“單養千秋”品牌;通過推進業態融合,培育歷史文化游、紅色教育游、生態休閑游、親子采摘游、科技研學游、國學教育游、美食體驗游等多條旅游線路。
六是機制轉換,保障高質量的創新動能。高質量的發展需要高質量的政策、土地、資金、人才、市場等方面的高效保障。那些能在較短的周期內實現整體轉向的全域旅游示范區,無疑都做出了超常規的機制轉換,為文旅產業發高效發展提供了有力的動能。
齊河縣開辟旅游項目“綠色通道”,提供“保姆式”服務,妥善解決審批和建設中出現的問題,為項目落地提供便利。盤活閑置土地資源8000余畝,用于重大文旅項目的落地建設。投資28億元新建、改造14條骨干公路,形成“三環六縱八橫”大旅游交通體系;投資20億元實施生態城景觀提升工程。章丘區2016年以來,區財政累計整合各級專項資金7億多元,出臺旅游重點建設項目貸款貼息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和旅游招商優惠政策,資本運作獲銀行金融支持資金5000萬元、授信資金支持20億元,確保了全域旅游資金投入。泰山區財政統籌部門資金10.7億元用于發展旅游產業,編制10多項旅游規劃,形成了“全域-旅游度假區-特色小鎮-特色村”的規劃體系;強化旅游人才保障,組建泰山旅游職業教育集團,開展專業學習、崗前培訓、定向培養,打造產學研聯合體,著力培養旅游應用型服務人才和復合型人才。鄒城市成立文旅融合發展指揮部統籌調度,市財政每年列支3000萬元文化旅游發展資金,專項用于文化旅游業的扶持獎補。統籌整合交通、水利、國土、林業等行業資金,投入旅游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資金達8億元以上,為旅游發展提供有力支撐。
正如黃河是中國文明的中軸線,黃河也是齊魯大地的中軸線,不管是泰山、黃河、孔子構成的“山水圣人線”,還是濟南-泰安-曲阜-鄒城為核心的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旅游帶,黃河流域一直是山東文化旅游的品牌集聚區,與優質的濱?!跋删澈0丁睒嫵缮綎|文旅清晰的空間格局和市場辨識度。
然而,不管是工業化經濟的發展,還是城市化的進程,黃河沿線都明顯滯后于濱海沿線。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號角的奏響,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的建設,黃河、大運河、長城等國家文化公園的落地,黃河流域迎來新機遇,構建“海陸統籌城鄉互融”的發展格局,是山東在新時代以推動新舊動能轉換來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戰略定位。
而高質量發展有賴于高質量的業態培育和環境保障,從這一點上來說,黃河流域全域旅游的發展實踐,為黃河文化精品旅游帶的建設,以及實現黃河流域生態和高質量發展奠定了一定的機制基礎、產業基礎和市場基礎,探索了創新發展需要具備大視野、全局觀、凝聚力等優秀經驗。
“地處黃河下游,工作力爭上游!”一個嶄新的山東,將在“黃河大合唱”的律動中,發出新時代的最強音。
(作者:孫小榮 中國旅游改革發展咨詢委員會委員 西北師范大學旅游學院 碩士導師)